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嫉妒、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42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24年在顾及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段意。••(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思考。)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1912.1.16白色雪原1912.1.18南极点1912.2.17埃文斯死1912.3.21912.3.21无法离开帐篷1912.3.29帐篷里1912.10.291912.11.12屠宰场地伫藏点帐篷里营地帐篷科特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个月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用用一句话一句话概括全文内概括全文内容容时间:1912年人物:斯科特一行斯科特一行55人(或斯科特人(或斯科特等)等)地点: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中事件:遇难(覆没、牺牲……)遇难(覆没、牺牲……)悲剧!悲剧的“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旅的哪几个方面?伟大的悲剧失败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世人之悲(1)(1)失败之悲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烈追求的。”(2)(2)作证之悲作证之悲(3)(3)死亡之悲死亡之悲1.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去了。埃文斯精神失常,死去了。2.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3.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44)世人之悲)世人之悲1.1.在英国国家主教堂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几位英雄。2002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90周年。周年。2.2.斯科特他们的探险之悲斯科特他们的探险之悲,,你认为是“悲哀”之悲你认为是“悲哀”之悲,,还是“悲还是“悲壮”之悲壮”之悲??是“悲壮”之悲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们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茨威格给失败者斯科特写传记的原因: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前者的成功固然令人敬仰,后者的失败令人痛心,但两者相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后者在艰难的探索中表现出了更加光辉的人性之光。当他们被笼罩在可怕的失败的情绪当中的时候,当他们面对着一步步逼近的死亡的威胁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自我牺牲的胸怀、坦然面对的精神气质,为后人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另一个角度讲,斯科特等人的精神之所以如此撼人心魄,恰恰是由于他们的失败。对成功者,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脖子上那美丽的胜利的花环,对于失败者,人们总是免不了给予几分同情。基于此,表现失败者可贵的精神品质,更能打动读者,更能深入人心。这就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悲剧的力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