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敬业杯”课堂教学竞赛暨组内教研展示活动总结针对每次语文测试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差,语感不好的现象,学校决定利用第六届“敬业杯”课堂教学大奖赛这个契机,重点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学年组一学期的组内教研总结。我们利用三天时间,聆听了七位参赛教师的阅读教学课,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而且能够围绕着主题去捕捉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对于问题还能够给出个人的建议和思考。学年主任就组内一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了全面总结,既及时总结了全组在组内教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又能够客观地分析不足,敏锐地洞察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可以说,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圆满结束。比赛结束了,但七节阅读教学课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思考却仍然铭记于心,对低、中、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如何来上,相信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心中有数,说到底就是“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阅读教学要“读”领风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分析、理解,读中表达体会和情感。如何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读,而且能够读出效果呢?这就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了。下面我就将七位教师课上值得借鉴的做法进行回顾提炼:1、朗读形式要多样。学生自学时,可以采用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快速浏览等;学生练读时,可以自己大声读、和同桌练读、小组内练读、师生合作读等;检查学生朗读效果时,可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等。2、指导策略要得法。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通过:看提示语、抓重点字词、体会标点符号的语气、体会人物心理、利用背景音乐渲染情境升华情感、教师引读等等,这些方法巧妙的应用,就会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比赛中我们也可喜地看到,在这些手段方法的辅助之下,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真切自然。3、评价语要及时到位。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要作及时、客观地评价,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和指引。教师的评价语还要丰富、准确,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朗读效果,教师要有穷追猛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要吝惜学生练读的时间,一个读不好,哪儿读得不好,指出来,让第二名同学试试,第二个还差一点,差在哪儿,应该怎样,教师应明确指出,再进一步引导,必要时教师就要进行示范,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学生的朗读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向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能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学生方面:学生不但要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还应该具备欣赏、评价的能力。课上几位教师都不约而同的给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可学生的评价语多数都是:好,正确、流利、有感情。要不就很空洞,要不就是一些套话,有时明明读得不怎么好,学生也给很高的评价。这就要求咱们要教学学生评价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其次做好指导,让学生从某一方面去评价,只要每节课都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好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依托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学生有了阅读的方法,就好像有了翅膀,可以到达任何地方。七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借助找对话、画句子、圈词语、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获句子、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换词理解、句式变换训练、批注、写感受等方法感悟、理解课文内容。阅读表面上是安安静静,其实很忙很忙。脑永远比文字走得远,能够想象画面,形成思维导图,脑走到哪儿心就跟到哪儿。同时,还要想着自己的经验,问着自己内心的看法。阅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获琐碎的分析、讲解限制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阅读还是个慢动作,教师要学会等待。卢秀英、贾银萍两位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能够静待花开,对学生充满期待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任和赏识,学生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积极地去努力。在范佳奕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似乎能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