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加减混合》说课稿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加减混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和例4。这个知识点是在上一课时《连加、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提升和知识点的整合。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3、让学社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演示法、比较法、谈话法、讨论第1页共6页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问题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请看情境图给大家讲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情境图)学生讲故事,关注学生们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主要的数学信息师: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师: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老师现场解答,如果有学生提出来“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教师注意引导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提不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参与启发学生提出。(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3:师:求“现在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出计算式:67-25+28启发学生们都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部分学生列出的两个算式67-25=42(人)和42+28=70(人)要给学生肯定,师生一起引导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算式:67-25+28,这时强调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第2页共6页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试一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应用的算法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的交流。师:把你们小组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学生的一般方法是:先算67减25,再加上28,结果等于70。如果学生出现先算67加28,再减去25,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师强调: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时候学生多数会用两个竖式来计算,如果发现有学生出现用一个竖式计算的,老师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的,教师直接主动介绍: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教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点指导。2、教学例4师:同学们看着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看你会了吗?(多媒体呈现例4:72-(47+16)=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提示:在有小括号的算是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第3页共6页号外面的。学生完成后让几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三)小结提升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布置课后习题:56+34-20=78-(24+19)=五、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到右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计算教学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第4页共6页1.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思索,这样使学习过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