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是什么?①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②兴奋性:生物体具有的对外界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③适应性: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④生殖:是生物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二、人体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①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特点是迅速、准确、短暂、局限、自动化。②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对特定组织发生作用。其特点是缓慢、持久、广泛。③自身调节:指在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其特点是幅度小、范围窄、灵敏低。三、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什么?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②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③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五、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①反应:指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变化。反应存在兴奋与抑制两种形式。②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应答反应,需要完整的反射弧。③反馈:指生物机体活动自动控制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以调整或纠正控制部分时对受控制部分的影响,这一过程称反馈。(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提高控制部分的活动,为正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为负反馈。如减压反射等)六、试比较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物质功能的异同。㈠相同之处:①顺电化学梯度;②被动转运;③不耗能;④有特异性。㈡不同之处:不同性质的转运蛋白;载体转运有饱和性,而通道转运五饱和性,并且有三种门控方式。七、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有哪些异同点?㈠相同点:二者均属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物质只能做顺电化学梯度的净移动。㈡不同点:前者限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属单纯的物理过程;后者为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需借助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扩散,并又分两类:①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其特点是载体有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②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各种离子等,其特点是通道的开闭取决于膜两侧电位差或某些特殊化学信号的作用。八、简述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是如何发挥第二信使作用的?外界化学信号和膜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脂酶C,后者使膜内的磷脂酰肌醇转变为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以各自不同的途径改变细胞功能。IP3主要是诱发细胞内钙贮存库(线粒体、内质网)大量释放Ca2+,使胞浆Ca2+浓度升高。细胞内Ca2+可与钙蛋白结合形成复合型,后者可激活依赖钙调蛋白的蛋白激酶,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磷酸化,改变细胞的功能活动。DG主要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使功能蛋白磷酸化,诱发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九、简述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兴奋能力称兴奋性,而可兴奋细胞在阈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兴奋,可见兴奋性是兴奋的基础,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一个没有兴奋性的组织或细胞给予任何强大刺激也不会产生兴奋。但是,没有产生兴奋的组织不一定没有兴奋性,例如:给予肌肉组织以光或声的刺激,不会引起兴奋,给予其电刺激则可引起兴奋。十、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Na+-k+泵是Na+-K+依赖性ATP酶,本质是蛋白质。其酶活性可因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外K+增加而激活。其作用是分解ATP,逆电-化学梯度主动转运Na+和K+。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这种不对等转运可使膜内负值增加,所以是一种生电泵。Na+-K+泵的生理意义是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梯度,形成Na+-k+跨膜移动的势能贮备,是产生细胞生物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基础,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