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学好国学VIP免费

怎样学好国学_第1页
1/2
怎样学好国学_第2页
2/2
怎样学好国学叶水舟国学博大精深,无所不用,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把其分为经、史、子、集四个大的部分。诗书礼乐这些经典文献和古代习俗就是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经学是百学之首。史部就是历史书,除二十四正史外,还有编年类的《资治通鉴》以及纪事本末类、别史类、传记类等十多个类别。子部就是个人专著,这些人有思想家、文艺家、职业家还有宗教家,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等相当于今天的哲学和政治学,纵横家(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兵家、农家、医家、历纂、术数相当于今天的各专业学科,还有艺术类和小说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集部就是文集,分成总集、别集、楚辞、词曲、诗文评五类。仅《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就有3400多种,近8万卷,约8亿字。从1994年到2002年,国家又组织力量编纂了一部规模更为庞大的《续修四库全书》,收录国家5200余种,印成1800册,这些书山学海我们怎样才能读懂?怎样学好?有哪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借鉴?且看笔者一一道来。关于学习的原则1.要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结果。知就是要破万卷书,要博览群书,思维才不会受局限。儒家强调“君子不器”。不能博学通达的人,不可能成为君子。一个人某一方面再精通,犹如盲人摸象,总会有局限。行,在破书的基础上,达到知识拓宽,检验,必先见而识。近代大儒王凯运:“成功者必登群山大川以恢宏气势,访四方百姓以充实胸臆。”知和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读书,死读书,书呆子;只行路,不读书,贩夫走卒。2.要深究其道。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技能、工具、方法,更多的是思维、修养、境界。要“悟道”,古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求真,求道,可见其重。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个人的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对悟“道”高度相关。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潜心悟道。3.要真切体验。通过风物揽赏达到心灵共鸣。舍身处地,与先贤对话、交流,由外向内,引导内心的改变。要研究佛学文化,你就要到寺院体验修行;要研究道家文化,必要拜访道家祖庭;要参透儒家文化,四大书院,程朱理学打交道才行。舍身要处地,恭敬要作揖。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刻感悟。4.要以趣养心。品茶,品酒,琴棋书画。内外兼修,形神兼修。人生六艺,你起码要有两手。只有如此,思维通达,智慧提升,人生逍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要与高人共语。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拜名师之下,与高人共语,这1也是学好国学的原则之一。所谓高人,他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成功的企业家,也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亦或是高僧大德。多与他们常来往,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你的品位和档次。有人说,你在北大、清华的校园里即便混上几年,出来后也绝不是过去的你。6.要明辨是非。坚持中庸,不走极端,也不会误入歧途。这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做人明辨,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7.要立足原典。典籍众多,各个媒体,每个人,个有个的解读。开始时看些解读未尝不可,但要真正读懂,吃透精华,还是要在原典上下功夫。人们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所以读原典,才能得原汁原味,才能准确把握理解其精髓大义。关于学习的方法1.要读。读书不是看书,读书要有声,诵读才能开心窍,熟读才能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诵读出真知,诵读才能“与古人居,与古人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要习。要温习,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变成自己的东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习之,才能逐步达到对真理的无限接近;时习之,才能加快从知识到智慧的过渡;时习之,才能做到创新创造;时习之,才能在不断超越中,体验学习和人生的快乐。3.要问。这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是知书达理的圣贤,他到了太庙,问东问西,我们就更应该多问,问问那些专家,问问那些行家,多向他人请教,才能不迷惑,不犹豫,不彷徨。4.要省。总结反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检查自己是否有错,是否守道,是否向着目标再努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怎样学好国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