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1卷化学27题评析实验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备内容之一。今年理综1卷中的实验考核内容则以硫酸铁铵制备为统领。该试题的内容如下。、一、实验内容简介由于硫酸铁铵是一个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制备方法在一般的实验教材中当然也很难被找到。但是,由于该物质的制备只涉及到不多的几个化学反应。实验步骤也只有“铁屑净化”、“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铁制备”、“硫酸铁铵制备”、“浓缩结晶”,这样的五个实验步骤。加之与这五个实验步骤相关的实验条件与操作方法的选取,也比较容易找到各自的参照物。所以考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难度。比如,其中的“硫酸铁制备”步骤,就只是将Fe2+离子氧化成Fe2+离子。其方法完全可照搬实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讲义中的相关段落。其余的4个步骤,则全部可见诸于“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讲义。这两个相关实验进行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及要点,还是有必要强调如下。1.铁屑与硫酸的反应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欲让4.0g铁屑与过量硫酸能完全反应,即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要反应几十分钟(因为,对于这个本来并不慢的反应速度来说,铁屑的厚度还是显得太大了)。以至于在较长时间的反应过程中,溶剂水会大量减少,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这个反应的温度也不见得一定要保持在80-95这个区间内。温度低,只不过会使反应的时间更长一些。温度高,水蒸发的则会更快。铁屑与硫酸反应“需要水浴加热”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低温电炉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连反应温度都没给出),就是在某实验教材中,对这个操作的具体要求[1]。应该把考题中的“需要水浴加热”,看作是一个命题者为了考察“水浴加热”概念,而杜撰出的一个反应条件。这个反应条件与实验原理与实际过程,都不符合。2.铁屑与硫酸的反应产物氢气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可能是为了考察考生对“洗气”方法掌握的深度。命题者特意给这个反应添加了一个有H2S析出的情节。其实,在这个反应中是不会有多少H2S气体产生出来的。作为化学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生铁中可能会含有一些S,因为炼铁主要是一个还原铁矿石的过程。而炼钢就是一个去除、也就是氧化掉生铁中S与P的过程。因此,在一般的钢中不会有多少硫化物。而通常所谓的铁屑,实际上都是钢屑。其中怎么可能会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呢?况且,在这个反应中即便有极少量的H2S气体放出,也不会危及到实验者和环境的安全,更不会达到需要采用“洗气”方法来处理的程度。这些H2S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肯定不会比闻了一个臭鸡蛋的害处更大。这点H2S气体哪怕是聚集在实验室中,或逸出到户外,都不会造成什么值得担忧的影响。何况,为了“吸收”掉这点H2S,就必须要把产生出的所有H2气先收集起来。也就是把铁屑与硫酸的反应放在一个加装有导气管的密闭容器(如烧瓶)内来进行。这会使实验装置与操作的复杂程度急剧地加大。让人多掌握一些化学知识,不但是要让他知道哪些些物质对人体可能有害。还要知道哪些物质在自然界中本来就是存在的(甚至于有一个本底浓度),在一定限度内它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对于某些所谓的“有害”化学物质,化学工作者既不要“草木皆兵”,更不能“耸人听闻”。其实,这个铁屑与硫酸的反应还真的不适于在没有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只有亲自进行过这个实验的人才会感受到,哪怕是在上口加盖了表面皿的锥形瓶中、或高型烧杯中,来进行这个反应。由于产物氢气细小气泡的不断破裂,肉眼看不见的硫酸液滴也同时不断被氢气裹挟而从溶液中溢出。这会导致实验室很快就变成一个,被刺激性物质充斥着的、人们无法忍受的环境。所以,许多实验讲义都规定,这个铁屑与硫酸的反应,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3.硫酸铁铵溶液进行蒸发浓缩时,一定要用水浴加热对于完成“步骤(5)”(从硫酸铁铵溶液得到硫酸铁铵晶体的过程)的第一个操作,标准答案给出的是“加热浓缩”。其实,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准确的内涵应该是“水浴加热浓缩”(当然不会有考生这样回答,也不应该要求考生这样回答)。教师在讲解这个题时,最好能指出这里必须要用“水浴”来加热的必要性。原因是,硫酸铁铵与一般的铵盐一样,在受热的情况下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