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不当教学行为透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时常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辱骂学生,或逼学生喝尿,在学生脸上刺字等教育不当行为。法制观念不强,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特别是心理疾病较为严重,才导致这些教育不当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据报载,专家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教师进行过测试,结果令人担忧,三分之二的教师有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约五成教师存在心理障碍。那么,导致教师心理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呢?1、教学要求高。目前教师教学要求的职业压力性突出表现在教师被社会、家长和学生卷进对生学率的狂热追求中,成绩面前,学生一排队,实际教师的排队也一目了然。考学生的实质就是考教师。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巨大期望,面对学生异质分班的巨大差异、面对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学生及其家长日益觉醒的权利诉求,教师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由此带给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沉重的精神压力。2、工作负荷重。教师工作相当繁重,不仅工作量大,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而且工作时间长,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使得精神负担加重,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得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导致心力憔悴。3、专业发展压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教师能否善于引进新的思考方式或者运用新的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求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已经成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新指标。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冲突越突出,时间越长,心理越不平衡,压力越大。4、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催生了一批新职业,新精英,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向金钱靠拢,而无钱无势的教师职业的社会声誉慢慢降低,以至于出现了人人都高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的职业,但很多人都不想进来而进来的人想出去的局面。直接的后果是教师对自己职业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和不认同的或价值感混乱。而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不断增高,要求教师人格完美、倾心奉献。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教师的职业规范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混乱,增加了老师适应的难度。面对社会承担了巨大压力和期望的教师,社会如果能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援助,那么将有助于增进教师心理健康。遗憾的是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提供的支持都显得如此不够。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应再忽视,但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那么,教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1、要端正认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2、要换个角度想问题。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许多期盼,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有的教师期望所有学生上课都老老实实、认真听讲;要求所有学生记住他讲过的所有知识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会有挫折感。如果他能换个角度想,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只要有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只要他讲的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那么他情绪会好很多。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也可以适时当一下阿Q。3、要控制情绪,并进行合理宣泄。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映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教师在控制情绪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因此老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例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对亲进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