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你躲在哪里安徽省肥西三河中学余新松高中新课改的第二年上半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给高一同学讲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暖春四月,国家4A级旅游区——水乡古镇三河游人如织、人头攒动。4月26日上午第三节是高一(4)班地理课。这节课我讲授的新课是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①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②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材中为了剖析重点达成课标,除使用了一些地图资料外,还详细地列举了《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和《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的两个案例,分别剖析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本人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结合课标、教材、学情,对本节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过程,小组活动进行了预设。明确了三维目标,提炼了重难点,优选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准备,尤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准备。上课铃响了,我兴高采烈地走向讲台,在常规的组织教学之后,我进行了新课导入,复习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特征,检查了学生预习情况,链接到新课“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新课讲授约五六分钟,讲到株洲市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就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时,我发现坐在第五排靠近窗户的李志乐同学和他的同桌王友权同学正面对一张16K纸在交头私语(李志乐同学平时喜欢绘画,有报考美术学院的理想),李志乐同学时而还对着那张纸指指点点,神采飞扬。班上其他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听课,面对这种状况,为了不中断讲课,我用眼睛投去了不满的眼光,并用手指向他们俩,他们终于停止了交谈和动作。上课在继续,可我讲到“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时,李志乐、王友权两同学又频繁地交流起来,动作幅度更大。同学们也被他们所影响,纷纷向他们投去了诧异的目光。此时,班级出现了一些杂乱,我此时也被激怒,生气地走下讲台,向他俩走去。走近他们时,他们显得很尴尬,李志乐同学此时假装一本正经,王友权同学感到局促不安,脸色也泛起红晕。这时,我看到了摆放在他们之间的那张纸,原来是绘有三河旅游景点的景点图。我强压下胸中的恼火质问李志乐:“你们在议论什么?”李志乐一声不吭,我继续追问,僵持了好一会,王友权终于发话了,他说:“我们在议论三河的旅游景点为什么大多数都分布在小南河的两岸?”一提到家乡三河,熟悉的环境,共同的情感,使大家的情绪高昂起来:有同学自豪说,我们三河是国家4A级旅游区,景点多者呢;有同学说,我爷爷告诉我,三河有“小南京”、有皖中小商品走廊的美誉;有同学说,杨婆圩原来是一片田野,现在到处是厂房、店房、楼房;还有的同学说,三河现在的街区范围是原来的几倍……此时,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我的情绪也受到极大感染。我的大脑也飞快转了起来:是啊,三河是千年古镇,历经沧桑,昔日交通主要是水路,现在主要是公路;原来厂房店铺沿河流分布,现在沿公路设置;原来聚落沿河延伸,形态成条带状,现在聚落组成块状。这些内容不正是我们师生今天要探究的吗?想到这我环顾一下期待回答的同学们,再没有按预设的教案上课了,而是让李志乐同学在黑板上绘出了他的这张三河旅游景点图,图在黑板上绘出后,我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了一些旧时在三河小有名气的酒店、布店、茶楼、旅馆、菜市场的位置图绘好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聚精会神地关注板图了,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我立即抓住时机,和同学互动起来。下面是我和同学对话式的交流:师:同学们,现在三河开发的旅游景点,过去大部分是什么地方?生1:现在的旅游景点,就是过去的三河商业网点,如刘同兴隆庄。师:过去的商业网点为什么都分布在小南河的两岸?生2:三河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相互水通而得名,而独小南河流经镇内,在三河公路未贯通之前,三河货物的进出主要靠水运。因而,当时三河的经济活动地点、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小南河两岸。师:同学们,现在三河的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哪里?生3:在合铜路(省道103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