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典诗词的炼字VIP免费

古典诗词的炼字_第1页
1/5
古典诗词的炼字_第2页
2/5
古典诗词的炼字_第3页
3/5
《古典诗词鉴赏阅读方法指导——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高考对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掌握做炼字题型的切入点和答题思路,强化答题规范化。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知识介绍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炼字技巧,掌握品味诗歌语言的切入点和答题思路,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教学设想】“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据研究表明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前者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善于从交流中发现新问题,也能够及时运用自己的技能解决问题。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等客观原因,也由于师生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等主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加上教师常把自己定位在传授者的身份上,这样的心理暗示造成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以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高三的复习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往往呈现老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失去了活动的机会。其实,复习课比以前上新课时更加需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整个复习备考的阶段,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古诗词鉴赏专题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难点,学生对此题有一种惧怕的心理。因此,在此环节的设计上,我尤其重视方法的引导及答题的规范训练。教会学生方法,消除畏难情绪,调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考情分析】炼字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08年高考试题中有6套、09年3套、10年5套诗歌鉴赏题考的就是炼字。【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哥哥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学生作答情况选取典型例子让学生评析鉴赏:例:(1)轻风拂细柳淡月隐梅花(2)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教师出示最佳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教师对对联进行鉴赏:“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难怪苏轼也为之叫绝。教师提问:我们平时还接触过哪些有关于“炼字”的诗句?学生回答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教师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二、课堂讲解:(学生讨论,教师明确)(一)体会词语的各种妙处1、体会词语的特殊用法2、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明确:“燃”字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赋予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典诗词的炼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