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之水──校园科学小实验郭兴小学易凌通过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他们节约节俭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通过青少年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其他社会人群,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达到“小调查发现大事实、小实验懂得大道理、小活动拓展大思维”的目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要通过组织青少年在学习与主题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家庭、学校(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的科学调查活动,同时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家庭生活、工农业生产等相关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提交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科学实验探究”,就是组织孩子们动手做一些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从探究中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每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都根据活动主题,研发一套科学实验资源包,资源包里含有10~15个不等的科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都便于操作,便于掌握科学知识,更易增强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造雨小实验实验目的:模拟降雨的过程。实验材料:装满热水的热水瓶2个、冰块若干、盐5克、面粉5克、塑料水槽1个、处理后的钢板1个、搅拌棒1个、秒表1个、吸水毛巾和纸巾若干。实验过程:1.用锤子和钉子在钢板里边打了一些小坑,保证不漏缝隙。先在钢板背面撒上一些面粉,充当空气中尘粒,加速水滴形成。2.将热水倒入水槽中,然后把这个钢板盖在水槽上。3.将冰块放在钢板上,帮助钢板降温,再在钢板上放些盐可以使温度更低,用搅拌棒搅拌2~3分钟。4.2~3分钟之后,在钢板上已经有一些水滴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这些水滴会越变越大,一会儿就会像雨一样降下来了。实验原理:热水倒入水槽后,水槽上方的水汽很多,它们在钢板上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直到水滴在钢板窝点上聚集生成大水滴落下。在自然降雨过程中,暖空气上升并携带着水汽,就如同水槽中的热水,充满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冷。如果空气足够冷,以至达到露点,云就会形成。如果云继续冷却,水汽细滴即会一起聚集在空气的尘粒上,很快形成大而重的水滴然后像雨一样降落下来。地球妈妈的雨衣实验目的:模拟实验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水土流失情况。实验材料:有机玻璃槽3个(60厘米x30厘米x40厘米)、400毫升量杯3个、500毫升烧杯3个、用硬质矿泉水瓶自制小喷壶3个、铁架台3个、实验托盘3个、三角板3把、米尺1把、实验托盘1个、记录单1张、记录笔1支、20厘米直尺1把、黑麦草籽50克、2L水、絮凝剂、土壤若干。实验准备:分别在3个有机玻璃槽中(底部有孔洞,以便降水流出)铺设模拟25°斜角的土坡,山坡占盒底2/3,留出1/3的空白,并标记为A、B、C(其中C槽为对照盘)。分别向A、B槽均匀地撒草籽(其中,B盘撒的草籽量是A盘的1/2)后用土将草籽覆盖,然后每天同等计量浇水。向对照槽C浇水,水量与A、B槽相等。10~15天苗出齐后可以继续下面的实验(草的覆盖率分别为茂密、稀疏和没有)。实验过程:1.在3个铁架台上架上3个自制小喷壶,喷壶离玻璃槽高度为20厘米。2.分别将300毫升水洒入3个玻璃槽中模拟降雨,并用量杯测量雨水量,滴加絮凝剂。3.分别记录A、B、C槽收集的雨水量、泥沙高度和浑浊度。实验结果:有草皮的水土流失少,而没有草皮的水土流失多。实验原理:各种植被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它们的根盘根错节,就像吸盘一样将土壤牢牢抓住,而且地面的茎叶可以减少雨水的冲刷力。由于植物根系深入土壤,降水会更多地渗入土壤,减少地表径流,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实验目的:了解有限的淡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实验材料:1.地球水分布情况展板2.矿泉水瓶拼成地球水模型(由100个矿泉水瓶组成水立方)3.淡水分配情况演示图4.淡水资源分配模型1个实验过程:1.用100瓶矿泉水瓶拼成地球水模型(100个矿泉水瓶组成水立方,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其中3瓶水代表了只有3%的淡水资源,剩下的97瓶水代表了97%的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2.演示说明3%的淡水中约有2/3的淡水储存在南极、北极和地球的深层,人类无法便捷采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