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升华和凝华授课时数:一课时日期:设计人: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本节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和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本节只要求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放热、凝华吸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不易被注意到,学生也不易理解。课上要多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讲解。教学分析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办法课上要多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讲解。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资源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1.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引入新课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冬天,晾在室外湿衣学生们在思考、讨论。1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衣服上的冰并没有熔化成水,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听、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学方法指导出示学习问题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防热?学生自学,师巡视学生自学,师巡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检测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更正并应用引导自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现象。大家要注意观察,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是互逆的。碘的固体受热升华后,变成气体;气态的碘遇冷后,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板书: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例如: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例如: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观察、分析、思考2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板书: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四、[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当堂训练例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例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