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____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2.《陋室铭》采用了的写法,借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室主人________的美好,用主人________的美好来说明陋室________,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仙”和“龙”比喻的人。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7、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8、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0、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句。1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应该是花,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的人;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12、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13、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