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源发声时物体在振动,观察并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器材: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盛水的烧杯等。教学重点:声音如何产生及传播。教学难点:回声。教学过程:一、引入: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二、新授:1、声音的产生:(1)实验: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有声音产生,同时橡皮筋在振动。)(2)实验:拨动刻度尺,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刻度尺停止振动后还有声音产生吗?(有声音产生,同时刻度尺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实验:敲击音叉,有什么现象产生?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还弹开吗?(有声音产生,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未被弹开,说明振动也就停止了。)(4)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道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强调“振动”而非“震动”。)2、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的?(以石头掉进水中引起水波,声音传播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声波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举例说明。(气体、固体、液体。)(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4)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举例说明。想象玻璃钟罩内空气被抽出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真空不能传声;神舟飞船上宇航员通话依靠的是电磁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有声音传出来。)3、声速:(1)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介质种类、介质温度。)(2)观察小资料: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找出一些规律。(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强调记忆。)4、回声:(1)人耳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能听到回声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0.1s,17m。)(2)如果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耳无法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觉得声音更响亮。)三、巩固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3、4、5题)。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第二课时)。主讲人:饶明春201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