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领域)类别:30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真的有效【摘要】本文探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问题,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目标、器材利用、活动考评等方面尝试性阐述了一些有效性问题,从而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成效,以保障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有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必须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现在各地各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使这项活动更加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意义。下面就大课间体育活动一些方面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活动时间安排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如果体育锻炼需要时间来支持,如果锻炼的时间不够,那就达不到一定的运动负荷,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如何利用好这30分钟,科学的安排好这30分钟,使这30分钟更加的有效,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然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也就存在了进退场、集合、列队、分发器材、场地调动等非活动时间如果不科学统筹的安排好这些时间,那就大大降低了锻炼时间的有效性。如何确保学生锻炼时间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要制定规范、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和操作流程,使整个活动过程能够有序的进行,减少时间的浪费。2、师生要了解和熟悉每次活动内容的组织方法、活动规则和要求,以便于整个活动过程能够流畅的进行。3、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无论是准时下课集合、场地调动、组织活动等,都需要教师的通力协作。二、活动内容选择的有效性。12014年度德清县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参评论文一直以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目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个问题有所解决,但学生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参与是不是积极主动的?这还值得商榷。如何将学生的“学校组织我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思想转变成“我要参加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关键还在于提高活动内容的吸引力。1、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可以促使人们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体育活动要求人们付出较多的体力,比较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但是,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就会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地投入,刻苦学习,努力进取。所以我们应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并把活动内容加以趣味化、生活化、时尚化,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所以只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了,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去,也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有效性。2、老内容,新感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之一是锻炼身体,那就需要在活动过程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不然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趣味性强的活动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更具吸引力,但不一定有很好的锻炼效果;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项目,如长跑,确实是一项切实有益的活动,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就不好说了。如何让学生对这种运动感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一个契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活动范围大,我们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的道路上设置合理的跑动路线,而不是只在跑道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增加新鲜感,降低学生的抵触性;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背景音乐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动感的音乐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提高锻炼的有效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