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重要考点2第七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全是罗斯的内容..第八章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1)职能分工型:法定金融机构只能分别专营情况下,以短期工商信贷和支票存款业务为主。不得兼营证券业务,对应分业经营模式(区分商业银行与投行)。2)全能型:经营一切金融业务,提供全面金融服务(还涉及长期贷款和咨询,证券业)。对应的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全能银行模式(德),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美)。2.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单一银行制:即单元银行制,法律禁止或限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只有美国。2)总分行制度:即分支行制,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大多数国家采用。3)银行控股公司制:即集团银行制,由银行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以上银行(花旗)。4)链锁银行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一人或集团,但不以股权公司形式出现。5)代理银行制:即往来银行制,银行间互签代理协议,委托代办指定业务,互为代理行。优势互补,国际间非常普遍。3.商业银行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1.吸收存款:被动负债,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2.存款业务创城:CDs,自动转账服务ATS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3.借款业务:从央行,从国际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回购协议,金融债券。2)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2.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票据贴现(注意与贷款的区别)。6C原则。3.证券投资:谋取收益,分散风险,提高流动性(二级准备)。3)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表外业务1)概念:对银行资负表无直接影响,但与表内业务关系密切,一定条件下转化成表内业务。广义表外业务=狭义表外业务(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中间业务。2)种类:贸易融资业务,衍生工具业务,金融担保,承诺业务。3)中间业务: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负表,不影响资负总额,但有收益,影响损益表。包括:承兑,汇兑,代理,信托,信用证,银行卡。5.经营管理原则1)目标:与其他企业一样,利润最大化。2)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3)资产管理理论:1.商业性贷款理论(真是票据理论):资金源自存款,尤其是活期。为应付难以预料的提存,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2.可转换理论(资产转换理论):为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贷款不能仅仅依赖短期性和自偿性,有必要投资证券。3.预期收入理论:贷款应根据贷款人预期收入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4)负债管理理论:传统思想(消极):银行券理论(以贵重金属作准备),存款理论。现代思想:从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出发,考虑客户意愿。1.购买理论:银行可以主动负债,购买外界资金增加流动性。2.销售理论:银行是金融产品制造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销售。5)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银行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通常指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正缺口:即资产缺口,预期利率上升时保持正缺口。负缺口:即负债缺口,预期利率下跌时保持负缺口。零缺口:此时无利率风险。第九章中央银行1.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1)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2)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3)全部股份由私人持有的中央银行,国家不持股,美国,意大利,瑞士。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只有韩国。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跨国央行制度,欧洲央行。2.中央银行职能1)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最本质特征。2)银行的银行:特殊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存,放,汇”业务。1.集中存款准备金:加强存款机构清偿能力;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资金清算。2.充当最后贷款人:支持困境金融机构;控制信贷规模,传递宏观调控意图。3.充当全国票据清算中心:最后清算人,提高清算效率,解决非集中清算的问题。3)政府的银行:即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执行货币政策。1.代理国库收支: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系统内开设账户进行。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调剂政府收支时发行,并代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