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材简析:《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示,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雷奈克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第二自然段写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第三自然段写雷奈克靠着这种小木棍为病人诊断。第四自然段写雷奈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思,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实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教学过程: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1(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3.揭题,读题。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形状。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2.检查朗读(采用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思: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3.交流: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4.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例,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上风,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再介绍的方式,对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课标》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出内容相应的段落,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而教师适时的小结,又暗示了课文的条理清晰,叙述清楚。常此以往,对学生的习作有潜移默化之作用。2四、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1.指读,思考原因。2.讨论: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理解:异常。用“如果……就……”练说话。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如果能及时诊断,就。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3.齐读第一自然段。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强思辨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抓住一重点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