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二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l、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体会。3、能力培养目标: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体会。2、新诗的艺术技巧鉴赏。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鉴赏法。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二:人物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省海宁县人。笔名云中鹤。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背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10月回国。12月起,在《学灯》《小说月报》和《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成立“新月社”。1924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这时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向往和追求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1926年4月至6月,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1927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使他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序)。此后他写的诗,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同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出版。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8月,诗集《志摩的诗》删订再版。9月至11月,他再度历游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任中英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并在1931年3月成立的笔会中国分会中被推选为理事。1930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8月,第三本诗集《猛虎集》出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徐志摩的诗大都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徐志摩还致力于创造一种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诗歌语言,他的诗,如《残诗》、《偶然》、《再别康桥》,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媲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更易表现他奔放不羁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徐志摩的著作,除前面提到的诗集外,有散文集《落叶》(1926)《自剖》(1928),《巴黎的鳞片》(1927)《秋》(1931),小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等。三:朗诵全诗《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四:整体感悟1、全诗感情线索: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节: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第七节:呼应开头,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2、本诗通过康桥景物的抒写和暗喻,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宁静、清新、明艳、澄澈的自然景象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