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活动开始实施至该犯罪构成要件完成为止的动态过程之中。这是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客观特征,从行为人开始犯罪预备行为,一直到犯罪既遂发生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是自动放弃犯罪的有效时区。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达到既遂程度或者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进入终局的。尽管行为人出于悔过心理而自动恢复原状的,也不能再视为中止,只是行为人的悔罪表现。如盗窃、抢夺、贪污犯罪既遂之后主动返赃的,便不能再认定为犯罪中止。同样,行为人在尚未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之前,即自动放弃犯罪意图的,也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知识模块:刑法2.下列各种行为中,除哪项外,均属于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行为?()A.甲的父亲长期瘫痪在床,表现出了求死欲望,甲遂帮助父亲自杀B.乙与患精神病的邻居有隙,遂趁邻居病发时诱骗其自杀C.丙生下了一个女儿,因无力抚养,将该女婴溺毙D.丁未婚怀孕,担心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影响,选择了堕胎正确答案:D涉及知识点:刑法3.甲长期出差在外,为防盗在其住宅内安装了防卫装置,某晚甲外出时,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盗装置击中受伤,经鉴定为轻伤,甲的行为应定性为()。A.防卫过当B.正当防卫C.过失伤害罪D.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B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本题中,甲在住宅内安装的防卫装置制止了乙的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成立正当防卫。故本题答案选B。知识模块:刑法4.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不定期刑B.罪刑法定原则使公民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保障公民的自由人权C.民主主义和人权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这样法官的裁量权过大,难以保障公正、合理地适用刑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以我国刑法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现代各国的刑法都规定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一方面限制了法官的裁量权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罪行相适应原则。A项说法不完整,故本题答案选A。知识模块:刑法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A.正当防卫行为B.紧急避险行为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D.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而被免于刑罚处罚的行为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根据《刑法》第37条规定,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故本题答案选D。知识模块:刑法6.甲乙二人绑架丙,丙的家人交付3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动手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和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为()。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D.紧急避险正确答案:A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