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卷(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的相应的位置上,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不予计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等差数列中,的值是A.15B.30C.31D.642.设,则数列从首项到第几项的和最大A.第10项B.第11项C.第10项或11项D.第12项3.在中,分别为三个内角所对的边,设向量,若向量,则角的大小为A.B.C.D.4.在等比数列中,,若对正整数都有,那么公比的取值范围是A.B.C.D.5.已知均为锐角,且,,则A.B.C.或D.不能确定6.数列,已知对任意正整数,则等于A.B.C.D.7、在中,为三个内角,若,则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8、锐角三角形中,若,分别是角所对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④9、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该塔形的表面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A.4B.5C.6D.710、数列满足,则的整数部分是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30,前项和为100,则它的前项和为.12.已知,则=.13.函数由下表定义:2531412345若,,,则.14.的值为______.15.中,分别是角的对边,已知,,现有以下判断:①不可能等于15;②若,则;③若,则有两解。请将所有正确的判断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5分)16、(12分)在(I)求AB的值;(Ⅱ)求的值。17、(12分)已知等比数列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5项、第3项、第2项,且(Ⅰ)求;(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18.(12分)已知数列和满足(1)当时,求证:对于任意的实数,一定不是等差数列;(2)当时,试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19、(12)如图,现在要在一块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纸板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使点在弧上,点在上,点,在上,设,的面积为.(1)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2)求的最大值及相应的值.20、(13分)中,已知,记角的对边依次为.(1)求的大小;(2)若,且是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21、(14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有,,(,)成等差数列,令。(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用,表示)(2)当时,数列是否存在最小项,若有,请求出第几项最小;若无,请说明理由;(3)若是一个单调递增数列,请求出的取值范围。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A2.C3.B4.B5.A6.C7.B8.B9.C10.B二、填空题:11.21012.13.414.-115.①②16、解:①②,从而所以17、解:①设该等差数列为,则,,即:②,18、①当m=1时,假设是等差数列,由得即方程无实根。故对于任意实数一定不是等差数列。②当,,19、①分别过点P、Q作PD⊥OB,QE⊥OB,垂足分别为D、E,则四边形QEDP是矩形.PD=sinθ,OD=cosθ.在Rt△OEQ中,∠AOB=,则OE=QE=PD.所以MN=PQ=DE=OD-OE=cosθ-sinθ.则S=MN×PD=(cosθ-sinθ)×sinθ=sinθcosθ-sin2θ,θ∈(0,).(2)S=sin2θ-(1-cos2θ)=sin2θ+cos2θ-=sin(2θ+)-.因为0<θ<,所以<2θ+<,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