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工业革命【山东考纲】工业革命。【课标提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1.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1)条件(2)主要成就(3)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4)影响2.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的热潮,促成产业机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3)表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2)工厂制度:工厂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3)大企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3)影响:一方面,广大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归纳为四个“一”一个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一次革命动力:蒸汽动力的使用。一个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诞生。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改良蒸汽机的意义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三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正确区分工业革命的两个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1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归纳为三个“二”两个时代:工业时代和大企业时代。两个经济组织: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两个影响: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重难点一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1)前提和条件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2)生产关系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③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④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4)世界影响方面:①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②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③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④前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后者导致企业日趋国际化。【史料印证】22.新史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