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入侵,到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再到洋务企业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的演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经济主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原有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同时国内的民族工业开始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后,经历了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恢复发展,再到国民政府统治中后期的纷纷破产、陷入绝境,最后经过三大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民族资本的百年发展历程,呈现出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和后天畸形(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地域工业布局)的发展特点(2)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第20课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山东考纲】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提示】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动1.经济结构的变化(1)变化(2)原因(3)表现(4)影响2.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1)原因(2)目的:旨在“自强”、“求富”,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3)成就1内容时间代表地位或意义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1862年生产出实用的蒸汽机,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为其他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燃料(4)评价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产生(2)初步发展(3)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1)原因(2)表现2.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基地和工业基地。(2)方针:适地适产主义(3)方式3.民族资本的困境(1)原因:封建势力的束缚;外国资本重压;官僚资本的侵蚀。(2)表现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动可归纳为“一、二、四”一个主题:经济结构的变动。两点原因:列强侵略、自然经济的解体。四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外国企业。2.洋务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背景:内忧外患。两个阶段:“自强”、“求富”。两大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三大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21.近代化与工业化的区别近代化不单是经济的工业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在自身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是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二、三、四”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两个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催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三大障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四大阶段:“春”—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获得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冬”—解放战争时期遭毁灭性打击。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概况对于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