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1.国内(1)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埃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经济方面实行包税制: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产,商业和贸易萎缩,经济萧条,国力衰弱。(3)阶级关系方面:马木路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2.国外(1)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1.经济方面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1)培养本国技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以军事工业最为重要,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3)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2.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1)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简化地方行政区划。(2)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3.军事方面(1)创办步兵学校,培养军官,扩建军营,招募士兵。(2)大力发展海军,建立了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4.外交方面:向外扩张,企图建立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大帝国。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1.进步性(1)经济改革使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政治改革完善了行政机构,整顿了社会秩序,强化了中央集权。(3)军事改革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4)外交改革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2.局限性(1)经济改革出现了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问题。(2)军事改革和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苦难。3.总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虽然昙花一现,最终失败,但实现了国家的安宁和统一,并使埃及走上了漫长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11.反封建:自18世纪下半叶起,埃及外受奥斯曼帝国素丹的统治,内受埃及封建集团马木路克的统治,内战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反侵略: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埃及,导致埃及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农民阶级与马木路克封建集团的矛盾成为19世纪初期埃及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史料一(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导读:埃及农民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依附于包税人,受其控制。史料二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惩罚他们。——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导读:包税制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马木路克通过包税制奠定了自己统治埃及的基础,最终成为阻碍埃及社会进步的最反动力量。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措施1.经济:发展农业,推广经济作物,建立近代化的工业。2.中央集权:铲除马木路克的势力,结束分裂格局,建立以阿里为首的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全国局面得以稳定。3.文化教育:兴建一批世俗和专科学校,翻译西方书籍,发展留学教育,兴办印刷业和报业,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史料一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导读:阿里认识到建立近代化工业和近代化军队是非常必须的。因此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军事工业和近代工业。史料二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