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姓名鲁迅字号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朝代现代籍贯浙江绍兴生平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他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公费赴日本留学,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18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直至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另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译著等。作品风格他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等。这是鲁迅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他采用传统小说中以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时也有极简要而又极精彩的肖像描写,注重细节的真实性,语言活泼、生动。二、文本知识1.小说集《呐喊》的得名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2.背景资料《祝福》的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3.古文化常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三、字词归纳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见()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不安()歆享()牲醴()蹒跚()2.解释下列词语。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3.文学常识填空。(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四、内容探究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小说《祝福》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采用的记叙顺序,结构严谨,情节完整。其中,序幕和都是对祝福景象的描述,首尾呼应;主体部分先交代主人公寂寞死去的凄惨结局,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