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主题单元标题《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姓名任念成所属单位山东省沂源一中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源一中联系电话13969399456电子邮箱sdxuguangping@163.com邮政编码2561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所需时间课时(共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尽管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诗经》的全部价值。仅就《诗经》中反应先民土风民谣的“风”来说,对男女恋情相思的记述占了大部分内容。这些诗作建构起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排斥人性,尤其是女性自我意识相对的一个有情之天下。本单元由《召南•摽有梅》《《齐风.著》》《召南•江有汜》和《卫风.氓》四首诗组成,是从《诗经》中筛选出来的比较能够展现一个女子从思恋到婚嫁最终被遗弃的故事过程,与此同时很好的展现出女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人类早期的对女子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已表现得比较充分,学习这几首诗,能窥一斑而观全豹。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诗经》有关诗篇及其相关文学常识。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预期成果:理解《诗经》诗情,展示自己关注弱势群体的图片及诗文,撰写杜诗的赏析性文章。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3.能运用学会的方法鉴赏《诗经》中其他篇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网络搜索有关《诗经》的文学知识2.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体味《诗经》中女子的情怀3.运用诵读品味法鉴赏古诗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诗经》中个女子的婚恋情感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3.在诵读品味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4.联系实际,关爱当下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如何理解《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诗经》中的女子为何能够生活在"有情之天下"?联系实际,我们对以女子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专题划分专题一:思恋诗(《召南•摽有梅》)1课时专题二:婚嫁诗(《齐风.著》)1课时专题三:弃妇诗(《召南•江有汜》《卫风.氓》)2课时专题一思恋诗(《召南•摽有梅》)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这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