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银河中学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第2课时)苏教版必修1年级学科高一语文课题备课人课时第二课时时间20130828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辨析领悟,把握形象特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学习词中选取意象,营造意境的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中流击水”的深意,掌握这种形象化表达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师生共同活动,理解课文。(一)、理解上阕内容:1、研习独立寒秋图:前3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明确: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这里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诗人爱秋而不畏严寒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置“独立”于句首,加以强调,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英雄气概。2、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写作角度有何变化?景物有什么特点?个性备课空间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境界阔大,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霜天-------------------------万类竞自由。(环境恶劣)(生机蓬勃,勇于奋争)●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写壮景,景中寓情。)●“询问大地”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胸怀天下,关注祖国命运。(二)理解下阕1、峥嵘岁月图①“携”、“侣”“同学”;“峥嵘”、“稠”;“恰”;“粪土”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②“携”、“忆”、“记”怀人忆事,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明确: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③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2、研习“中流击水”图,揣摩其深意。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