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新人教版必修5【教材分析】从必修一至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学习背景如下:在必修一的古代记叙散文中,首先展示了古代文字的简洁之美,提供了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为高中阶段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必修二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入手,展示古人从自然之美中生发的情感情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必修三以古代议论性散文展示逻辑之美,提供对文言进行质疑与探究的钥匙;必修四是古代人物传记,对人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在这样的基础上,必修五展示了抽象的情感之美,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梳理文章层次,深入、立体地评价人或事,才能以披文入情的综合方法进行深层面的阅读。【单元分析】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为古代抒情散文,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领会作品的深刻意蕴。课文之所以会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与作品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抒情和描写具有密切关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味和分析句段等方式赏析文章的艺术效果。【学情分析】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稍显吃力,在教学中从阅读抓起,在阅读中感悟文章所抒之情,巩固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达成以上目标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感知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2、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伦至情之美;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正确理解“孝”的含义;3、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发扬“孝”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发扬“孝”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引导【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叫《孝亲敬老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情表》,感受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意。(以歌曲导入,给学生营造氛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孝亲敬老歌》歌词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兆蜀汉旧臣李密到洛阳任职。)陈什么情?(陈尽孝之道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部分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内部针对四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内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展开讨论,对讨论的成果通过口头展示的方式呈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原文中找出能够概括问题的句子,教师指导点拨。)1.诵读文本第一段,说说李密是如何描述自己的身世、祖母的养育之恩和现在的汤药侍奉的?哪些词语在你看来特别有表现力?为什么?明确:陈述悲苦的身世。(特殊不幸)“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综述什么“险衅”、什么“闵凶”?(慈父见背,舅夺母志,孤弱,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凭什么“至于成立”?“躬亲抚养”体味感恩之情。困苦境地:“既无”,“终鲜”,“晚有”排比,说明“门衰祚薄”。“外”、“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