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3.1不等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3)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2)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2)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例如:(1)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册.经过调查,若价格每提高0.2元,发行量就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3)下表给出了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维生素(单位/kg)维生素(单位/kg)成本(元/kg)300700550010043003003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物中至少含35000单位的维生素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设,这两种食物各取kg,kg,那么,应满足怎样的关系?问题: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上述问题?在问题(1)中,设人()买20人的团体票不比普通票贵,则有.在问题(2)中,设每本杂志价格提高元,则发行量减少万册,杂志社的销售收入为万元.根据题意,得,用心爱心专心化简,得.在问题(3)中,因为食物,分别为kg,kg,故食物为kg,则有即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可以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表示不等关系.二、新课讲解1.建立不等式模型:通过具体情景,对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由此建立不等式.问题(1)中的数学模型为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1)中的数学模型为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3)中的数学模型为线形规划问题.2.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与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三、例题讲解例1某校学生以面粉和大米为主食.已知面食每100克含蛋白质6个单位,含淀粉4个单位;米饭每100克含蛋白质3个单位,含淀粉7个单位.某快餐公司给学生配餐,现要求每盒至少含8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淀粉.设每盒快餐需面食百克、米饭百克,试写出满足的条件.例2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用心爱心专心例3比较大小:(1)与;(2)与(其中,).例4已知比较与的大小.说明:1.比较大小的步骤:作差-变形-定号-结论;2.实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一般可用作差比较法,其中变形常用因式分解、配方、通分等方法才能定号.练习:(1)比较的大小;(2)如果,比较的大小用心爱心专心四、课时小结:1.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2.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五、作业:第一课时§3.1(不等关系的补充)不等式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推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推论的证明方法,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难点】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实数的大小比较:二、新课讲解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1)(对称性)(2)(传递性)(3)推论:(4)推论1:推论2:(5)三、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1)如果,那么;(2)如果,那么;(3)如果,那么;(4)如果,那么。例2(1)如果,,能否断定谁大谁小?举例说明;(2)如果,,能否断定谁大谁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