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题单元标题逝去的“杨柳依依”作者姓名王静所属单位临朐第五中学联系地址临朐第五中学联系电话15206985085电子邮箱yangmuailing@163.com邮政编码2626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有聚就有散,人生在聚聚散散中延伸,一路撒下或悲或喜的心情。面对筵席将尽、天涯相隔,我们总有太多的惆怅。古往今来,“离别”几乎是诗文永恒的主题。我们的教材中也选入了大量的作品。对“离别”主题作品的学习赏析,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理解文本、体悟生活的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由必修中的《长亭送别》《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选修中的《送友人》三篇古诗文组成。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走进古人的“杨柳依依”。引导学生通过对“送别”主题诗文的学习,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来品味“送别”诗文中所传达出的丰富意蕴。本专题主要用依托文本研习、小组讨论、观点呈现等方式进行。专题二,思考今人的淡漠离愁。本专题我们将由古代走进现代,看看现代人的离别是怎样的。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离别场景,并将它表达出来。将古人的离愁别绪与现代人的离别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并寻求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本专题学习形式多样化,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寻查找资料,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景剧表演,利用媒体展示、橱窗展示来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比较思考,拓展思维深度,加强思辨能力。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送别”诗文的主要特点。2.能够从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鉴赏“送别”诗文。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经典的送别诗文。4、能够撰写赏析性和评论性文章。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2、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能整合出共性特点。3、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搜寻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4、利用比较阅读,增强辩证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不同时代送别作品传达出的感情意蕴,丰富自己的情感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3、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古代“送别”诗文是如何表达离别情感的?2、现代人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