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定位】1、《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记叙散文,属于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部分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突破基础知识。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对《左传》的基本情况和叙事艺术有所了解,但对《左传》的语言艺术是相对陌生的。因此,鉴赏烛之武精彩的外交辞令及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重难点。主要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突破。【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同时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要坚持对基本字词、句式的学习,以保证基本的阅读能力,更要大力加强审美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吸收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先秦历史记叙散文,旨在通过讲授先秦叙事名篇,让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所以高一教学文言文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行地积累文本中的虚、实词及重要的文言句式,并能对其进行基本的归纳,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认知能力。本文选自经典名著《左传》,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艰深,学生怎样体会烛之武的爱国情怀,精彩的外交辞令,文言字、词的归纳,在学生自己体会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必须做分析点拨。围绕教材重点,确定本课两大任务:第一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解决文言知识,教师适时归纳;第二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烛之武的精彩的外交辞令和饱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爱国情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本内容。这一目标的设置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及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的能力,也是后面进行理解文本思想的前提。2、鉴赏烛之武精彩的外交辞令。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烛之武的爱国情怀。这一目标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学习人物刻画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是理解烛之武爱国主义情怀,体会烛之武那种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文章背景。2、能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本内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2、鉴赏烛之武精彩的外交辞令。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烛之武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前播放《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们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板书:《烛之武退秦师》——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二、学习目标解析(PPT)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三、学案反馈(PPT)反馈导学案批阅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四、自主学习检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