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地位】此文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二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及奥斯维辛的相关图片资料了解法西斯的罪恶;学会分析新闻中记者的感受情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设计思想】借助影视作品及相关资料图片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结合历史与现实激起学生反对战争爱护和平的理性思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小段来自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关于纳粹焚尸的剪辑.。(设计意图:为学生理解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悲痛与沉重营造情境。)二、背景简介:1、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档案。(1)幻灯一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图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密布的电网”、“巨大的焚尸炉”、“囚房”、“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在等待死亡”、“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里的万人坑”、“集中营中的孩子们”等。(设计PPT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纳粹法西斯的累累罪行,激起学生对其的憎恨之情。)(2)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设计意图:补充文字资料,回到理性的认知上。)2、我们刚刚见证了纳粹的罪恶,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闻”。这篇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作的。作者自称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新闻。但就是这篇作者自称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一经发表便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并且一举夺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大奖”,成为了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那么这篇新闻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作者究竟运用了什么手法让它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呢?带着这些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森塔尔的新闻名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设计意图:巧用题目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此处任务由学生自学完成)1、本文报道的是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内容,提高概括能力。明确答案,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2、你从那几句或那几段中读到了什么情感?请以新闻播报员的身份播报出来。(设计意图:把必修一“表达交流”中的“朗诵”渗透到平时教学中。指导新闻作品诵读特点的同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四、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此处问题由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展示补充中完成)1、在介绍参观过程之前作者先对集中营的哪些情况进行了介绍?对集中营的历史,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进行了介绍?(设计意图:完成参观前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PPT明确答案,集中营现在的环境、方位、历史等。从十四年前幸存者的回忆录集中营司令的回忆录波兰人的说法这三个角度来介绍。)2、在叙述整个参观过程中,作者采用什么顺序写了哪些见闻和感受?(设计意图:学习文章的主体部分,揭露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幻灯片明确:抓住见闻和感受来写,按参观的空间顺序:毒气室:见——雏菊感——恐怖终生难忘焚尸炉:见——头发婴儿的鞋子死囚的牢房感——表情茫然浑身发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