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阗(tián)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编者语】于阗国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小国,在现在的天上南麓。三藏沙门,是说这位译经的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沙门者梵语,义译勤息,是说出家修道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印度无论佛徒与外道,为出家修道之总称也。实叉难陀是这位沙门的名字,译义学喜,唐朝武则天时代,于阗国王听说武后喜欢佛法,敬重经典,即请该国沙门实叉难陀,把华严经和地藏经送到中国;武后受了这部经典,即请实叉难陀译成汉文,从此这部经典流通中土。香赞【编者语】“赞”字,是称赞的意思,就是称赞烧香的功德。赞同了偈,都有发愿的意思在里头的。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编者语】香炉里头供养佛、法、僧和诸佛菩萨的香,刚刚烧起来产生的香气,把所有的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都熏到了。许多的佛哪怕像海这样大的法会,都可以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香气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吉祥的云彩,烧香的人,只要有至诚恳切的念头,就可以感动许多的佛,现出全身来了。“乍”字,是刚刚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蒙”字,是蒙盖的意思。“熏”字,是熏染的意思。“海会”,是佛的法会,就是佛说法的地方。说到一个“海”字,是形容他又多又大,像海一样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遥”字,是远的意思。“殷”字,是恳恳切切的意思。【心得】我们烧香供养佛、菩萨的,所以在念经念佛之前,必定要烧香的,在烧香的时候要把不但是供养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连十方所有的佛菩萨,一齐要供养的。但是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诚心,心诚了,才能够感动各方佛菩萨。念这种香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情愿我所烧的香,十方世界都能够受到这种香气。那十方法界里头,各法界的众生都可以把我所烧的香,去供养各方的佛菩萨。那末我一个人烧了香,供养佛菩萨,就譬如各法界的众生,都帮助我烧了香了,都帮助我供养了佛了。并且还情愿我所烧的香,不但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许多佛菩萨,情愿一齐供养到。那末在一个地方烧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了。愿心发得这样的大,功德也就随了这个愿心,大起来了。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编者语】这句话是接着香赞说的,呼喊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时要三拜。为什么要说,这就是呼喊佛号,因为念经的人,烧了香这种香气,冲在虚空里头,结成了祥云,像宝盖一样,所以叫香云盖。这香云盖里头,就有许多佛菩萨,在那里接受烧香人的供养,所以要拜。这种拜法,不独是拜了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直是拜了虚空里头无穷无尽的佛菩萨,所以功德很大的。觉林菩萨偈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编者语】觉林菩萨偈,又名破地狱偈,出自《华严经》卷一九“升夜摩天宫品”。为什么,他会出现在地藏本愿经里,而且在开经之处,而不在正文里面。之前,读经的时候总觉得莫名其妙,后来认真学习了里面的意思,发现其中意义。意思说,在夜摩天宫宝庄严殿中,有十位大菩萨,用偈颂来称扬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就在这个时候有位觉林大菩萨,仰承着释牟尼佛的大威神力,便观十方一切众生,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佛法有什么境界,如何让念佛之人最快进入境界,就像读书进入角色一样,这个觉林菩萨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地藏经这样的经典之作,佛祖怕众生把重点放在经中的事上,而忽视了道理所以先把道理给大家讲明,免得被文中的地狱呀吓到,也不至于太执着于自己看不到的妄想,这真是佛祖用心良苦之处。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编者语】我们的思想就好像画画技师画师一样,在画画之前,总是要构思整个画面,将画什么?怎么花?用什么色彩?如何配色?等等思量一番,在纸上画些什么?如何来配合青黄赤白黑诸彩色?这种在虚妄的思想中取相,最后和画出来的效果和自己心中的画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实际上是不是一样呢?我们就看大种这个词,这是整个偈的精髓。如何理解大种,慧通认为大种其实就是真如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