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菩萨立像衣着饰物内容摘要:本文所述的隋代菩萨造像,分布于华北各地,衣饰繁复华丽,通体遍饰璎珞以及其他垂饰;其中也存在地区差异,如原北齐与北周领地的璎珞就有区别。隋朝前期出现新形式的菩萨造像,虽不能称为统一样式,但已存在统一迹象。本文以原北齐、北周领地为考察范围,概观各地区隋代前期菩萨造像,阐述各个地区的特征,由此分析华北地区东西造像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进而论述通体遍饰璎珞菩萨造像出现的时代背景。关键词:隋代;菩萨像装饰;西安;山东一序公元 581 年,杨坚(文帝)灭北周建立隋朝并于 589 年南并陈地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杨坚本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建国以后随即着手复兴佛教,终结由周武帝废佛令造成的佛教荒废状态。杨坚于五岳营建寺院,加强佛教的国教色彩,使其恢复生气。然而,由纷乱达成统一的政治局面,却没有为佛教美术即刻带来统一的形式,原北齐、北周、陈属地等各领地之内仍然存在强烈的地方色彩。这一点也可谓既往讨论对隋代佛教造像的评价。继文帝之后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失利,公元 613 年以后各地发生大规模动乱,阻止了隋代艺术统一形式的顺利形成。统观现有隋代造像(仁寿年间以后造像极少,多为公元 600 年以前的造像),开皇年间(581—600,以下称隋代前期)至少整个华北地区产生了一种以前所没有的倾向,即出现了通体遍饰璎珞的菩萨造像。菩萨像着宝冠、胸饰、腕钏且通体遍饰璎珞,为犍陀罗以后的特征。中国在北魏后期,璎珞上不仅装饰珊瑚,而且开始装饰花绳。本文论述的隋代菩萨造像,分布于华北各地,衣饰繁复华丽,通体遍饰璎珞以及垂饰。当然并非所有的菩萨造像都衣饰华丽,其中也存在地区差异,如原北齐与北周领地的璎珞就有区别。但就此可见隋代前期出现新形式的菩萨造像,虽不能简单称之为统一样式,但从中已经能够发现统一的萌芽。原陈领地即华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造像极少,不能究其真相。故本文论述范围为原北齐、北周属地隋代前期菩萨造像,在阐明各地区特色的同时,探讨华北东、西地区造像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论述通体遍饰璎珞菩萨造像出现的时代背景为本文主要目的。二西安隋代菩萨造像(一)波士顿美术馆藏石造菩萨立像造像 1909 年于西安近郊出土,高 249 厘米,无铭,造像年代约公元600 年左右。造像特点在于深眼窝,双眼皮,眼睑微鼓,两颊肌肉稍显僵硬。身体修长呈 s 状,收胸、腹略突,上体前倾,身体特征与表情有如青年。左右天衣不对称,挂臂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