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土地财政进展危害论述土地财政进展危害论述摘要:近些年来,一面是连年不断、刻骨铭心的征地拆迁之痛,另一面却是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盛宴。土地收入占比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形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普遍认为“土地财政”的危害性极大,应该对“土地财政”政策进行强制性降温。“土地财政”的形成,既反映出现行征地制度引发的政府牟利动机,也彰显了现行财税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此种行为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实在不可小视。本文拟对“土地财政”的八个方面的危害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论述。关键词:“土地财政”;影响;危害。“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一次性收取以后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的收入以及由此带动的其它相关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财政现象。2010年,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达到2911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的3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1。7%,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例再创新高,达到70%以上,这一比例是空前的,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极度依赖。“十一五”期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7万多亿元,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对土地的经营,土地出让收入成为许多城市推动城市进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税费收入之外的第二财政。一方面,对“土地财政”予以肯定的观点并不鲜见。这些肯定“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土地财政”切实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第二、“土地财政”大力推动了地方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持“土地财政”给经济与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危害观点的更多。普遍认为“土地财政”的危害性极大,应该对“土地财政”政策进行强制性降温。“土地财政”的形成,既反映出现行征地制度引发的政府牟利动机,也彰显了现行财税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此种行为造成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视。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推高房价。房价过高乃至“天价”已成为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房价已经远远高出一个普通公民的承受能力住房属于生活必需品,政府理应而且也正在下大力气控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房价过快上涨。实际上,“土地财政”正是楼市调控艰难房价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倚仗导致土地出让价格的不断上涨,开发商又把这种高价的土地成本转嫁给购房者,房价由此节节攀升。以北京市为例,每平方米住宅楼面地价2004年是,2010年涨至11000余元,6年涨了5倍,同期支撑消费需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只有71%,普通工薪家庭根本无力买房,报告显示85%家庭买不起房。2。产业畸形进展。房地产业“一业独大”,致使产业升级艰辛、调控两难。由于“土地财政”的驱动,近年来,国家调控楼市,房价反而高速上涨,房地产业也在调控过程中得到阳光雨露,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过去的10年里,海尔、海信、雅戈尔、联想……这些制造业的行业龙头纷纷跻身于房地产。2009年,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过半都进入了地产业务。后发者是央企,在房地产业行将沸腾到顶点时,央企开始真正注意这个流金淌银的行业。2010年两会刚过,北京一天的时间里就产生了三地王,都是央企。2010年,我国实现GDP397983亿元,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GDP中有30%为房地产业拉动。而大部分开发商对地产行业的信心也正基于此,他们认定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作用无可替代,所谓“一业独大”,关联产业62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衰落,经济也受影响。形形色色的资本涌入已经令房地产一业独大,不仅使地产调控愈来愈“两难”,更重要的是,以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对大量金融资源、产业资本社会资源的占用,已经影响到中国其他产业的升级,如地产开发房地产需要大量螺纹钢和线材,但这类的钢铁产品在国内又属于高耗能且过剩的品种,反而又刺激了它的生产。房地产业越来越大,实体经济投资越来越萎缩,产业升级举步维艰,助推通胀,经济脆弱,产业结构调整难度空前。3。土地融资,隐含风险。我国各地设立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