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的安全教育[摘要]3—6岁幼儿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重中之重,是牵动千万家长的心。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该采取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家园、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幼儿园将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作为永恒的主题,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一、让幼儿懂得关注生命,学习自我保护(1)教育幼儿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幼儿对生命的来源、本质及死亡的认知了解较少,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生命教育,通过师幼谈话,探讨问题等方式了解幼儿。例如:幼儿喜欢提出这样些关于生命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妈妈生的,还是爸爸生的?”;“为什么人有生命?石头和桌椅有生命吗?”;“为什么人会死亡?”等等。这些问题显示了在幼儿的认知和判断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层面越宽,科学认知逐渐代替主观臆想。通过对生命的认识,让幼儿知道生命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以及与老师一同探讨“我们怎样才过得快乐?”,“危险先生在哪里?”的主题内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幼儿生命没有重复的道理。(2)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安全意识差,幼儿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教育。例如:外出郊游活动,老师就要讲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不能擅自离队,不靠近危险地带,遵守纪律。另外,遇到险情要熟悉救急电话:110、112、119。幼儿园可以利用“育儿信息栏”,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熟悉的方式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重视幼儿心理教育的开展。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容易产生“不安全情绪”,对家题意外的环境或者不熟悉的人会产生不信任和情绪烦躁,特别表现在新生入园时期。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善于走进幼儿心灵,支持幼儿寻求情感慰籍。例如幼儿园在新生入园第一周以互动形式作“幼儿入园适应期调查”,家长可以填写1“孩子情绪记录手册”,即时掌握孩子的情绪情感特征,行为表现,这些跟踪记录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状况,适时提出策略及加以疏导。二、把安全教育内容浸透于一日生活之中。(1)在常规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儿常常会与同伴一起玩耍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导致不慎受伤。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模拟演习、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例如:每学期可以开展消防演习、防自然灾害逃生演习,遇到险情保持冷静、正确保护自己。在幼儿园活动环节,如:喝水时要小心水温烫嘴;上下楼梯要“右上右下",走稳每步;进餐时要注意餐具卫生和安全使用;睡觉时。要睡好,以防跌落床下,等等。老师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渗透给孩子。通过“说新闻”,“读报纸”,制作“安全标志”、编辑“安全小报”等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实施安全教育活动。(2)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对游戏设施的安全认识可以通过故事阅读,木偶表演,看图讲述等各种生动形象地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掌握安全知识及规则,使幼儿懂得不应该在游戏设施上开玩笑、哄闹、拥挤、碰撞,特别是对头部的保护。针对大型玩具的不安全因素,老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玩又安全又开心?”、“这些记号贴在哪里?”。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体育游戏“跨过障碍物”,练习幼儿的躲闪、奔跑等快速反应能力,掌握求生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3)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主题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拓展教育途径。针对大班幼儿即将上小学,强化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情景学习、观看录像、互动谈话、游戏表演等方式学习常用的交通规则。例如:老师设计情景:老师模仿“交警”、幼儿模仿“行人”、“司机”等角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