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用倾听、理解、接受,叩开沟通的心门”----和谐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实践一、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一)情景再现:孩子和家长的一段对话(可以根据您的了解自选情景)午休起来:妈妈:你要去哪儿?孩子:出去。家长:出去干什么。?孩子:不干什么家长:有空就想跑出去玩,你就不能在家看看书,你的学习成绩最近……孩子:烦死了!……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我们的家庭里上演,家长们总是想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结果这样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论和气愤。(二)分组表演、分享感受:看完情景再现后,请一个孩子或者由一个家长扮演孩子,请七位家长用下面七种平时家长们常用的语言方式回应孩子。结束后请扮演孩子的家长和回应的家长分享感受。孩子说:“”家长的七种反应:1、否定感受:“这没什么。不值得你这么郁闷。别小题大做的。其实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来,笑一笑,你笑起来真好看。”你的反应:2、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你的反应:3、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这么做……”你的反应:4、提问:你的反应:5、偏袒对方:你的反应:6、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你的反应:7、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你的反应: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已经了解到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的感受,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烦恼,我会感觉没那么糟糕,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经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对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明白你的感受。”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父母和孩子的谈话有时候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批评和指令,另一段全市否认和争辩,双方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在跟孩子的谈话中发生这种情况,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光有爱是不够的,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好的沟通更需要技巧。有效的亲子谈话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让谈话更有效。出示课题:“用倾听、理解、接受,叩开沟通的心门”二、倾听、理解的谈话技巧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感受的四个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三、在实践中体会谈话技巧,学会运用。(一)通过下面的对话练习,可以看到面对孩子苦恼时,这种方法和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的比较。角色扮演:一些书面的对话练习与回到家里面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家里的真实情形之前,做一些角色互换练习会很有帮助。扮演孩子(角色练习)扮演父母(角色练习)角色练习中老师的点评:扮演孩子时,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的感受被搁置一边或者被否定时,你会越来越生气。一开始你是为这件事,到后来变成了生你父母的气?扮演父母时,你越想让孩子停止抱怨,你就越容易被这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激怒。感受被否定时,结局往往都会是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走向敌对。对于父母:当接受孩子的感受时,是否感觉冲突在你们的互动当中被化解了?是否体验到真诚帮助的力量。?对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