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说课设计九江县第三中学欧阳海花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天上的街市》说课流程《天上的街市》是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单元共五课9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有神话《女娲造人》;有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有《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天上的街市》选自于诗集《星空》,作者郭沫若,创作于1921年。1921年的中国可以说是政局动荡,满目疮痍,灾难深重。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诗人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对“五四”后祖国新面貌的美丽憧憬,以及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以达到社会进取的愿望,陡然归于破灭,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这些情感都集结于诗集《星空》当中,也正在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诗人创作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图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去构建诗作的艺术世界。一、说教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对生活缺少体验,对诗歌以及联想、想象的知识知之甚少,应指导学生认识到:联想、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奇思妙想。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去反复诵读,悉心品味。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二、说学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并运用“缥渺、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2.了解新诗的特点及郭沫若的创作。3.体会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2.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四、说教学重难点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可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因此我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力求让学生分清节奏,念准字音,读出其中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构建、描述诗作的想象世界3.比较法。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相比较,从不同的生活状况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说学法: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几种学法不可少。一是自主学习法,二是诵读品味法,三是模访学习法。以此来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五、说教法学法(一)教学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导入新课(约2分钟)明确目标(约2分钟)指导朗读(约13分钟)合作探究、质疑(约18分钟)小结巩固(约3分钟)练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