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中选择1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A组采用布比卡因,B组采用罗哌卡因,各7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提示B组更长(P<0.05)。对比感觉恢复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运动恢复时间则提示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更佳。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类型,其对麻醉的要求相对较高。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但为确保母婴安全,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对胎儿以及孕妇本身影响小的药物。布比卡因以及罗哌卡因是临床常用麻醉用药,二者对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的毒性相对较低,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1-2]。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中选择1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中选择1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A组采用布比卡因,B组采用罗哌卡因,各70例。A组:孕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29.7±4.5)岁。23例为经产妇,47例为初产妇。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为(39.2±4.6)周。B组:孕妇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为(29.8±4.9)岁。19例为经产妇,51例为初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9.3±4.8)周。对比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显著。1.2方法A组:产妇进入到手术室后均要实施心电监护,为患者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扩容。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在其L2-3间隙穿刺,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局部麻醉药物,给药速度控制为0.1mL/s。本组患者所用药物为布比卡因,用药量为1.5ml,将其与1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注入。B组:产妇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用药量为1.5ml,将其与1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注入。其他操作方法及流程同A组一致。两组均在注药完毕后将脊麻针拔出,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将穿刺针退出,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平卧位并左侧倾斜,倾斜角度约为15°,将麻醉平面控制在第6胸椎以下。为患者实施常规面罩吸氧。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各项数据间的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B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有明显延长,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比两组感觉恢复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麻醉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剖宫产是产科用于处理异常分娩以及高危妊娠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产妇分娩观念的改变使得剖宫产几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对麻醉方式以及使用药物均有较高要求,以免对产妇以及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剖宫产麻醉的起效要快、阻滞完善且肌肉松弛效果也要理想,同时麻醉过程中要能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3]。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该种麻醉方法阻滞完善且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麻醉起效快且不会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相对较小,使用安全性较高。罗哌卡因以及布比卡因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该种药物的麻醉效果良好,但可能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等产生不良影响。罗哌卡因也是一种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其可对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产生抑制作用,麻醉阻滞慢,半衰期长且利于产妇早期恢复,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其脂溶性仅为布比卡因的50%[4-5]。在此次研究中A组使用了布比卡因进行麻醉,B组则使用了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结果提示B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有明显延长,运动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