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汲汲以求救国之汲汲以求救国之路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艰。————关心民生疾关心民生疾苦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悔————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忻城县高中:黄夫毅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霸业,变革法度,励精图治,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的局面。屈原被贬离开国都但是由于屈原的变革法度触犯了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贵族集团不断打压和排挤屈原,使他“”的美政政治思想得不到实现。后来屈原被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关于《离骚》《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举贤任能”、“修明法度”的“美政”思想。※“风、骚”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離騷離騷“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班固)“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楚辞章句》(王逸)“‘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楚辞论文集》(游国恩)“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班固)“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楚辞章句》(王逸)“‘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裔陬揆肇重扈芷纫汩搴阰秽骐骥椒蕙茝被惮踵荃謇謇羌yìzōukuízhàochónɡhùzhǐrènyùqiānqíjìjiāopíhuìpīzhǒnɡhuìchǎidànquánjiǎnqiānɡ读准字音《离骚》一般每句二到四个节拍,随文分切;并多用“兮”,使诗歌婉转动人。在文中,“兮”表示语意未完,下句待续。朗读时,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朗读课文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是)古代高阳帝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正当摄提那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苗裔:后代子孙皇考:黄,大。考,已故的父亲。贞:正值,正当。惟:用于年月日之前,无实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叫做“正则”,给我取字叫做“灵均”。揆:估量。初度:初生时候的气度。锡:通“赐”。嘉:美好的。名、字:起名、起字。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一节主要写: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为了说明他与楚国的血肉联系,密不可分。楚国兴亡,义不容辞。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纷:盛多的样子。重:加上。修:美好的。扈: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