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37——2不同的种子开不一样的花前言部分:聪聪,男,4岁,现在我园小五班,入园以来,一直成了两位老师头痛的事情。每天入园时哭闹;小朋友上课时跑到别处去;大家游戏时躲起来老师找不到等等。汤老师和眭老师多次与孩子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但效果并不佳,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促进孩子的发展,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我对该幼儿进行了半天的不定期的抓拍,以便找到更加适合该孩子的方法。正文部分:观察时间:4月12日天气:晴现象——图片一:8:30班级里已经有十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组织下,在草地上开心的玩着飞盘。瞧,(标注1)中的汤老师正把飞盘当汽车方向盘开着,其他的小朋友正围着她一起玩呢!汤老师侧身看到了奶奶送来的聪聪,并急忙招呼眭老师去接他。可是,没等眭老师从奶奶手中接过聪聪,他已经跑到了远处的秋千旁(标注2),一边跑一边说:“我不要!我不要!”眭老师急匆匆地赶了过去(标注3),聪聪看到了秋千似乎很感兴趣,试图自己坐上去玩玩(标注4),这时他发现眭老师已经跑过来了,于是急忙转身跑走。(标注5)图片一图片二:晨练时第二次跑远后,在拐角处聪聪停下了脚步,他捡起地上的一片树叶,给眭老师看。(标注1)“你看,我喜欢的树叶。”眭老师急忙走过去,让他扔掉了手里的宝贝,急忙带他去草地。(标注2)图片三:小朋友正排着队去做操,聪聪一个人往别的地方跑(标注1),汤老师急忙追了过去(标注2)。看到汤老师赶过来,他转身就跑,(标注3)大家做操,聪聪一个人坐在了队伍的前面。(标注4)图片四:开饭了大家端着饭碗吃得真香,聪聪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哭(标注1),眭老师提醒他赶紧吃饭,他哭得更伤心了站起来就走(标注2、3、4),汤老师跟他说等一会去喂他吃饭,聪聪走到教室一角的垫子上,不再哭闹,坐在垫子上静静的看小朋友吃饭。分析:通过随机的半天抓怕,我发现聪聪小朋友在图片一、二、三、四的小朋友晨练、早操、吃饭的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情形,喜欢去做大家不做的事情。如:大家在老师的组织下在草地上玩飞盘,他一个人跑到秋千旁,当他发现老师去追后,又急忙跑掉,这是他对老师组织的游戏不喜欢的表现,同样也是对老师的极度不信任情绪造成他第二次的奔跑,直到在拐角处发现他喜欢的树叶后,才停下脚步,试图和老师分享他的发现。而我们年轻的眭老师,却没有发现孩子的表现,没有能及时和他进行有效沟通,和孩子分享他的快乐。急忙带孩子离开,并拽着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再比如:当所有的孩子一起排队做操的时候,聪聪要么一个人奔跑,要么就是坐在队伍的前面观看。他不愿意表现参与集体活动,因为每天的早操我们都是千篇一律的,对于他来说,或许提不起孩子的兴趣,也或许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更愿意做一个欣赏者。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吃饭时他的表现。他的大声哭闹,在教室里随意走动,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等等,最后终于得到了老师给他的一个小小的奖励,“一会喂他吃饭。”通过与班级的两位老师交流,得知孩子在入园的大半年时间里,无论是上课、游戏还是散步等都喜欢一个人脱离同伴和老师,也会经常表现的无理取闹,经常会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事情。措施:1.当孩子在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跑走,组织活动的老师首先要想到的是:我的活动是不是孩子不喜欢;我的活动给孩子的选择性够不够;孩子游离在你的活动之外,是否有更吸引他的活动,作为教师的你是否激发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并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晨练时,提供的器械种类不多,聪聪不喜欢飞盘,而他在跑走的过程中,对远处的秋千比较感兴趣,想去坐上试一试;在第二次的跑走中又意外发现了树叶,这是值得教师去挖掘的兴趣点。而年轻的眭老师,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环节,和孩子分享和孩子一起去讨论,更没有让他得到一点点的小满足,而是直接带他回集体。相反如果老师很好的处理这些小细节,孩子会觉得老师尊重他,并且会增加他对老师的信任感。因为只有不断地和孩子获得有效的情感沟通,才能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这是吸引他参加集体活动的一些理由。下次再次晨练活动时,我想有了老师的鼓励,他一定会主动来找你去看他的发现,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