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发芽实验(一)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朱俊燕【教材简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却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所以这节课就从他们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实验开始研究。第一部分“讨论种子发芽条件”,联系生活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不同的猜测引发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从而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通过小组的讨论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在实验计划的制定、讨论、交流、完善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明白对比实验的设计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实验前先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画出它们的样子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然后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明确操作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计划完成实验。最后出示实验记录表,提示学生应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过种植凤仙花的经验,知道种子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能够发芽。并且结合生活经验知道水分、空气等都是必要的条件,但是对于土壤、阳光等条件有些同学就会存在疑惑,因此这些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在这一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设计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另外对种子发芽实验的观察与记录需要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坚持力,而这往往是很多学生所缺失的学习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提醒与鼓励学生坚持观察与记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学探究目标:1.基于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能够按要求设计单一变量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2.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确定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科学态度目标:1.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种子的发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作业本、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杯、滴管、水、纸巾、标签纸、废物桶、尺子【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预设5分钟)1.之前我们都种植过凤仙花,那你种的凤仙花种子都发芽了吗?(预设:有些同学的凤仙花种子发芽了,有些同学的凤仙花种子没有发芽。)2.如果让绿豆种子发芽,你觉得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水分、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阳光等,教师将学生说的答案进行板书。)3.揭示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预设25分钟)1.那么多的条件哪些是必需条件呢?(预设:学生间、小组间会出现意见分歧,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2.该怎么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呢?(以“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为例进行讨论)①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么做?②你们预测的结果会是怎样的?③你们在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④哪些条件没有改变?⑤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⑥在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3.确定实验方案并填写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推测一:需要水推测二:不需要水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空气阳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绿豆温度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无水的环境下发芽,称为实验组;另一组绿豆种子在有水的环境下发芽,称为对照组。4.小结:把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