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十月微时评汇编及点评【导语】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10月12日这几日,青岛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国家卫健委已派工作组赴青岛指导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些地方偶发、突发疫情不可怕,此前疫情防控所形成的成熟机制、积累的丰富经验,坚定着我们打赢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的底气和信心。不过抗疫未获全胜,就不能低估疫情反复、反弹的可能性,时刻保持警惕、警觉与警醒才是有力的防护。尤其秋冬季节又是流感等疾病高发期,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可能叠加流行,将进一步增加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思想上不麻痹,防护上不大意,疫情防控这根弦还需要继续绷紧!点评:揪心与信心同在。沧海横流方见砥柱。“反复、反弹”是未雨绸缪,“警惕、警觉与警醒”是枕戈待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是钢铁意志。10月13日今日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犯罪,对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人员,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不论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应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特殊身份将“性侵”黑手伸向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且具有“熟人”作案比例高、重新犯罪率高的特点,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关注。此次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调整,便是对这类不法分子的极大威慑,更是对这一年龄段的少女实施的特殊保护。还要看到,单纯打击不能有效遏制犯罪,必须前移关口,加强源头预防。建立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全面构建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火墙”,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点评:针对特殊年龄段的特殊保护,一是重锤出击,“不论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源头预防,构建“防火墙”。“前移关口”这个词好,既暗合熟人作案的一种“前移”,也明示预防高度自觉的一种“前移”。10月14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碰瓷”现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碰瓷”行为作出了明确界定,引来一片叫好。频发的“碰瓷”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权益和安全感,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有必要予以严惩。与此同时,惩治“碰瓷”行为适用什么法律,公检法部门间如何分工配合,定罪量刑有什么标尺,指导意见一一明确,突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体现了对“碰瓷”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今后,正常行驶遭遇专业团伙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敲诈勒索怎么办?不怕,最新的指导意见为你撑腰!点评:明确界定“碰瓷”性质,递进梳理“碰瓷”危害,高能打击“碰瓷”行为:全力传达出最硬的“硬茬”之意。10月15日六旬女子沉溺于假靳东的抖音视频,深信与偶像相恋,茶饭不思甚至离家出走的新闻曝光后,靳东工作室发布声明,严厉谴责假冒行为并将通过法律途径追责。这起典型事件敲响了警钟,提醒各类短视频平台需要有所作为。从移花接木的“名人”语录,到真假难辨的“明星”代言,再到泛滥成灾的“李鬼”账号,“假靳东们”为何能大行其道,到处招摇撞骗?这与平台审核与监督责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对入驻主体资质证照进行审查,对违法违规信息进行过滤,及时清理、消除违法违规行为,每个步骤都不能缺位,每个环节都考验着平台守好总闸门的成色和效果。切实担负起打击虚假账号的主体责任、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才能不辜负广大用户的信任和期待。点评:简要陈述事件,用“从……到……”的类比引申出各种招摇撞骗行径,用设问深挖作假根源,用“审查、过滤、清理”扎实主体责任。步步为营,沉稳推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