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天了噜!为什么选了一本《乡土中国》给我们读?天了噜!为什么选了一本《乡土中国》给我们读?学术(社会科学)论著•系统性:学术性强•科学性:内容陌生•逻辑性:思想深刻•有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分析思考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著作,中国社会学奠基之作。•这是根据费孝通先生在1946年大学授课时的内容整理而成的14篇文章。•这本书回答的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本书提出了传统中国“乡土本色”这一观点,分别从社会文化、结构、秩序及社会变迁等方面作了论述分析。•这本书告诉我们,传统中国因其小农经济的特点而具有了植根土地、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熟悉信任、而村落之间又孤立隔膜的特点,此谓“乡土本色”。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中国人为什么追求落叶归根?•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为什么儒家崇尚修身克己为本?•为什么旧中国的家庭里父权至上?•为什么旧式婚姻追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并不追求爱情?•为什么婆媳矛盾在中国那么突出?•自私、冷漠,这些国民劣根性真得只是道德的缺失吗?•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听话驯顺的孩子?•为什么传统中国重农轻商、现代中国却相反?•……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寻根情感与思想深化对于乡土中国的理解建立中国现代化进程史观培育爱乡爱国情怀领会知行合一与学术创新精神积累学术著作的阅读经验打开了解社会学的一扇窗方法与经验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乡土中国》的意义怎么读这本书?1、了解作者和写作意图(借助《重刊序言》《后记》)。2、梳理全书各章节结构关系。3、掌握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学术成就】中国社会学奠基者,《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被许多西方大学列为社会学必读书籍。【社会贡献】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文化贡献】倡导的“美美与共”的文化原则与西方的文化冲突论两相对立,为全国文化融合贡献了全新的东方智慧。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张冠生《费孝通传》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费孝通经历坎坷,尽管身处逆境,还是仗义执言,提出“为社会学说几句话”“再为社会学说几句话”。然而,最后终于不许说话了。1957年以后,费孝通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第三阶段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重建中国社会学的一段时间。费孝通为今日中国社会学作出了总体设计,勾画了今日中国社会学的蓝图,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医治社会疾病出谋划策。30年代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提出了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社会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要了解中国必须从基本入手,那就是从人口最多的农民入手。1936年我就开始在农村调查,这就是我走出的第一步。——费孝通1935年的秋天,广西大瑶山的瑶民发现有两个汉人经常出现在村寨之间的羊肠小道上,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叫费孝通,女的叫王同惠。王同惠被称为“现在中国做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她与费孝通在广西大瑶山调查的那段日子,是费孝通怀念一生的短暂岁月。1935年12月16日,费孝通和王同惠在两个向导的带领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罗运村,迷了路。王同惠遇难的时候,他们刚刚结婚108天。这就是同惠在天之灵不让我死,要让我以一人之力做两人之功,所以当我想到这个思路,我就不求死而求生了。同惠死后,我曾打定主意把我们两人一同埋葬在瑶山里,但是不知老天存什么心,屡次把我从死中拖出来,一直到现在,正似一个自己打不醒的噩梦!——费孝通《花篮瑶社会组织》《乡土中国》目录各章节结构关系◆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1.粗读文段(圈划关键词句)2.精读思路(绘制思维导图)3.研读词句(重要概念、疑难语句)◆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1.粗读文段(圈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