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3月30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总则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人工地基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经人工处理后的地基。2.1.2地基检测在现场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建筑地基性状、设计参数、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的试验、测试、检验,以评价地基性状的活动。2.1.3平板载荷试验在现场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原位测试。可在试坑、深井或隧洞内进行,通过一定尺寸的承压板,对岩土体施加垂直荷载,观测岩土体在各级荷载下的下沉量,以研究岩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确定岩土体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工程特性。2.1.4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单个竖向增强体与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进行的平板载荷试验。2.1.5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竖向增强体与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进行的平板载荷试验。2.1.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在竖向增强体顶端逐级施加竖向荷载,测定增强体沉降随荷载和时间的变化,据此检测竖向增强体承载力。2.1.7标准贯入试验(SPT)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试验方法。2.1.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性质的原位试验方法。2.1.9静力触探试验(CPT)以静压力将一定规格的锥形探头压入土层,根据其所受抗阻力大小评价土层力学性质,并间接估计土层各深度处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和进行土层划分的原位试验方法。2.1.10十字板剪切试验将十字形翼板插入软土按一定速率旋转,测出土破坏时的抵抗扭矩,求软土抗剪强度的原位试验方法。2.1.11扁铲侧胀试验将扁铲形探头贯入土中,用气压使扁铲侧面的圆形钢膜向孔壁扩张,根据压力与变形关系,测定土的模量及其他有关工程特性指标的原位试验方法。2.1.12多道瞬态面波试验采用多个通道的仪器,同时记录震源锤击地面形成的完整面波(特指瑞利波)记录,利用瑞利波在层状介质中的几何频散特性,通过反演分析频散曲线获取地基瑞利波速度来评价地基的波速、密实性、连续性等的原位试验方法。2.2符号2.2.1作用与作用效应F——锤击力;P——芯样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Q——施加于单桩和地基的竖向压力荷载;s——沉降量;V——质点振动速度;γ0——结构重要性系数。2.2.2抗力和材料性能c——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c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E——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0——地基变形模量;Es——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