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素养评价一走进思维世界(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清早起来,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我们可以据此断定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①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②思维不能揭示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③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④正确思维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说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①符合题意;根据地面、房顶湿了断定昨天晚上下过雨,说明正确思维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方式,④符合题意;思维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正确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③不符合题意。2.“落水、砸缸、获救”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儿时搭救伙伴的一件趣事,广为流传,人人称颂。其中所表现的幼年司马光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对当代少年儿童仍富于教育意义。司马光的思维说明思维具有()①概括性②现实性③间接性④直接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思维的三个主要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司马光搭救伙伴的思维,告诉我们,思维与认识对象是一对辩证关系,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对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说明了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①③符合题意;思维具有能动性,不具有现实性、直接性,②④错误。【补偿训练】两个分别以30万千米/秒和5万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速度上的差别,人们凭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学工作者却能够理解,若以5万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的星际飞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科学工作者对光速的理解说明了思维的()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抽象性【解析】选A。科学工作者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获得的感性材料来理解的,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从思维角度看,对“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前者是感性认识,后两者是理性认识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两者是间接能动反映③前者是局限性,后两者是无限性④前者是感性认识,后两者是形象思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思维与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眼中之竹”是对事物的直观反映,是感性认识,“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在对事物经过艺术加工的基础上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②④符合题意;“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属于形象思维,不是理性认识,①错误;任何具体认识都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反映,都是有局限的,不是无限的,③错误。4.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疫精神的概括与阐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这场惊心动魄抗疫大战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这表明()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要树立培养正确的思维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思维要和实践相结合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④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形成概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这场惊心动魄抗疫大战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表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与阐释伟大抗疫精神,表明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形成概念,④符合题意;思维是由实践派生的,而不是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①错误;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实践,②错误。【时政术语】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