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你们是初生的太阳,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个人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出示作者头像)同学们快速浏览了解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探索改良主义与君主立宪制;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著有《饮冰室合集》。)齐读:《少年中国说》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章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在梁启超先生的心里,中国之崛起的力量在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少年中国说》出示课题。什么是“说”?(出示课件:“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二、初读课文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3.学生汇报朗读。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那句,不懂得提出来全班解决。2.学生分组汇报。3.检查预习,疏通文义,学生汇报。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1.播放《圆明园》视频,谈感受。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不能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引读(故今日之责任......雄与地球。)2.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梁启超先生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请同学们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3.从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这组句子在表达上有那些特点?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相同、排比手法、意思步步推进……说得都很不错,但是同学们,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说到这里,同学们可知道排比句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排比作用: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层层推进,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读得很好,将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读完的感受。(少年的自豪感)五、课后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全班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读通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文,朗读时注意一下几点(出示课件:朱熹语)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1.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之境地,他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2.请大家先各自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押韵、四言韵文、象征、比喻和排比手法。逐句讲解。3.梁启超在这个文段中写到了哪些事物?(注意标点)自然景物(红日,黄河)动物(潜龙、乳虎、鹰隼)静物(奇花、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