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精读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三、再读课文,整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2.导语: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就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今天我们了解的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3.指导书写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1.听音乐,感受56个民族的大家庭2.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体感知四、课堂小结学”有怎样的了解?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2.概括每部分内容。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板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教学反思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据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精读课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教学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交流,导1.复习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这所小学的喜爱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入新课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三、感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和赞美之情。2.学生自由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喜爱这所边疆小学呢?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动等展开想象。2.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4.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价。5.拓展: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