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谷穗(suì)宽恕(sù)躯干(qū)气氛(fèn)B.蝙蝠(biǎn)花蕾(lěi)潜水(qián)田埂(gěng)C.家雀儿(què)步骤(zhòu)谨慎(shèn)挖掘(jué)D.逊色(xùn)枯萎(wěi)苗圃(pǔ)气愤(fèn)2.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填序号)(4分)(1)A.活跃B.驾驶C.往反D.齐头并进()(2)A.坚固B.根茎C.洞穴D.一声不坑()(3)A.既使B.痕迹C.卧室D.垂头丧气()(4)A.临时B.悲参C.违抗D.精疲力尽()3.看拼音,写词语。(8分)4.依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括号里画“√”。(4分)(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空间)。(2)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反2弹)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展示)在荧光屏上。5.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1)“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下列与这句话意思相符的是()。A.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好问则裕,自用则小。D.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D.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几个星期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此项科学技术。B.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C.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D.表哥总是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常常帮助我。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1)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蝙蝠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3)它的工具是那样瘦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看到“满天繁星”这个词,我想到的画面是: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梅须逊雪三分白,。(2),不学不成,。(3),碧海青天夜夜心。(4)返景入深林,。(5)不识,只缘。8.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1)《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改写的。()(2)《爬山虎的脚》是巴金爷爷写的,通过他认真细致的观察展现了爬山虎的神奇和美丽。()(3)《题西林壁》中的“题”是题目的意思。()(4)《山海经》中所记神话数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较原始。()9.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4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A.《三字经》B.《山海经》2)以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anByi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以/堙于/东海C.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乡村月夜--5①乡村的夜宁静、安详,流动的夜风和虫鸣蛙唱是动人的天籁,演绎着和谐的夜曲。②月亮悄然爬上了山岗,月光如水般倾泻,月色笼罩着整个乡村,巍巍青山披着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宁静。一轮圆月悬在空中,无声无息地把光辉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像一朵饱含浓香的玫瑰,纵情地开在夜空,乡村便沐浴在这玫瑰般的夜色中。③月光从空中泻下,泻在农舍上,有些像迷路的小孩在林中穿梭,穿过树叶缝隙,发出细雨般沙沙的声响,如花菊般星星点点地洒在院里。④月似乎有些疲倦了,便轻轻地脱下薄纱,晾在树梢。一切都朦胧起来,但并不昏暗。隐约可见,村里的一个小男孩推开虚掩的柴门,左顾右盼,羞羞答答,沿着石头小路向河边的树林走去。⑤小男孩享受着月夜的美好,而田里的青蛙却不会老老实实地欣赏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