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测规章制度VIP免费

地测规章制度_第1页
1/14
地测规章制度_第2页
2/14
地测规章制度_第3页
3/14
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一)成立领导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技术部长成员:其他副矿长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成员:技术部财务部安全部通灭部机电部物资供应部调度室办公室后勤部等(二)领导组职责: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三)各部门职责1、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2、办公室、后勤部: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基建矿井: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生产矿井: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域进行巡查一次。2、基建矿井每月由技术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3、生产矿井,由技术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①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②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③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1、发现地质隐患后,按照技术部划定的3级以上危险区,由安全部牵头要书面通知,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2、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安全部要书面避灾通知,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3、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安全部要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警戒,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1、值班矿长为矿当日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负责人。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技术部并同时汇报矿长,由技术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1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3、技术部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安全部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技术部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矿长,并发放至各单位。安全部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矿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2、生产矿井,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二、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1、水害预测预报人员要首先熟知井田水文地质情况,并收集齐全水文地质资料和对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摸底。2、水害预测预报图表由技术部技术员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编制。3、水害预测预报应根据年度、月度施工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预测各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并下发水文地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测规章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