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系统规划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关于辽宁振兴形势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文件)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振兴主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年企盼的良好发展态势,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标志:(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达到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最好水平,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轨道。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4419.9亿元,增长14.8%,预计全年增长13%以上,总量达到10600亿元以上,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416.9亿元,增长36.9%,预计全年增长30%左右,总量达到6400亿元左右,比2002年翻两番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60.9亿美元,增长110%,预计全年增长50%左右,总量达到9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翻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72亿元,增长16.4%,预计全年增长15%左右,总量达到3950亿元左右,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2.4亿元,增长36.5%,预计全年增长24%左右,总量达到1010亿元左右,比2002年翻一番多。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7.5亿元,增长109%,预计全年增长50%左右,总量达到650亿元左右,比2002年翻两番。(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坚持把解决体制机制性矛盾作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与中直大企业、国外知名企业实现了战略性重组,特别是鞍本钢集团联合重组迈出新的步伐,国有企业爆发力开始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近20%,总量第1页共13页已占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二是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引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目前为止,“五点”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2.5亿元,已开发土地面积104.2平方公里,占起步区总面积的53.3%;可摆放项目面积85.3平方公里,占起步区总面积的43.7%。“五点”累计批准入区注册项目256个,项目投资总额1011.5亿元。三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企盼多年的一些重大项目开始建设。沈西工业走廊企业搬迁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XX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鞍钢营口鲅鱼圈港精品钢材、五矿营口中板150万吨宽厚板、鞍本钢集团朝阳凌钢200万吨精品钢材、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年产100万吨乙烯技术改造、辽宁红沿河一期4台百万千瓦机组工程、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加快推进,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的84%。(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振兴成果惠及百姓。全省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团结奋进、共谋振兴的昂扬气势,抓发展、促振兴的信心更加坚定,各地区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局面逐步形成。全省企业景气指数高位攀升,企业家信心显著增强。今年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49.9,同比提高9.4点,高于全国3.9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47.8,同比提高10.9点,高于全国4.7点。加快实施民生工程,特别是启动并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了城市5万平方米以下、1万平方米以上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实行实名制就业,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机制,实现了每户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部分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双就业;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达到86%;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1150元,增幅达34.8%;全面启动了辽西北农村69.3万群众取水远、饮水难的重点民生工程。虽然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不小成绩,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总量还偏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第2页共13页质量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