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对开五色胶印机标准化操作规范一、前言本规范是针对产品在对开五色胶印机台生产中的过程,进行规范化控制。以获得最佳效果。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制定规范时是从现实出发,注重操作的适用性,并做好生产计划协调,工艺规划和机台操作工作。在实施本规范时应认识到它是一个包括制定、实施、分析改进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应不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把改进措施纳入规范之中,使之不断完善。本规范可以作为设备操作人员的入厂培训和机台操作培训资料。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二、目录1.对开五色机印刷产品质量标准2.设备操作及保养规范3.安全注意事项4.现场管理规范三、细则〈一〉产品质量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胶印印刷品的自检、巡检和转序检验。2引用标准GY/T5-1999《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GB/T9851—1990《印刷技术术语》CY/T3—1999《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3质量要求3.1、阶调值3.1.1、暗调密度范围应符合下表规定:色别印刷品实地密度黄(Y)0.85~1.10品红(M)1.25~1.50青(C)1.30~1.55黑(K)1.40~1.703.1.2、亮调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3.2、层次: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3.3、套印: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正背套印允许误差≤1.0mm。3.4、网点: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3.5、相对反差值(K值):K值应符合下表要求:第2页共22页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色别精细印刷品的K值黄0.25~0.35品红、青、黑0.35~0.453.6、颜色: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K)≤0.20;黄(Y)≤0.10;颜色符合付印样。3.7、外观3.7.1、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无皱折、无油腻、无墨皮。3.7.2、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3.7.3、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3.7.4、套印准确,网点饱满、墨色均匀。不偏色,不带脏。4检验方法:4.1、检验条件:作业环境呈白色;作业环境防尘、整洁。作业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60-10)%,观样光源符合CY/T3的规定。4.2、检验形式: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4.3、检验仪器或工具----密度计(具体要求见CY/T5-1999附录A)。----30~50倍读数放大镜。----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网点增大的计算方法(见CY/T5-1999附录B)。----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CY/T5-1999附录C)。----控制条(见CY/T5-1999附录D)。----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2.20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4.4、检验方法4.4.1、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号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4.4.2、计算法:用专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4.4.3、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4.4.4、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4.4.5、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5判定及检验要求:5.1、判定:每有一处未达到第3款的有关条款规定即判该印张不合格。5.2、机长自检:必须随时对所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挑出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加以标识,分开摆放。5.3、车间和公司质检员对每个印件坚持每印3000张抽检一次,并做好抽检记录。5.4、质检员每天保证90%的工作时间在生产现场进行巡检。5.5、印件在转序前要按规定进行半成品检验,合格者方可转序,不合格的不放行,并按不合格品进行处置。5.6、填写产品交接单、半成品转序记录,包括印品名、版数、数量、损耗等。第3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2页〈二〉设备操作及保养规范标...